第五十四章 热闹(2 / 2)

加入书签

癞痢虎和几个头领商议后,认为有必要把这情况告诉李慕英,因为马帮的队伍马上就要经过汤湖圩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由此带来什么变数的话,还是能提早作个预备比较好。

而且,癞痢虎昨天就表示,要派人探查汤湖圩东西北三个方向的情况,为马帮开路。现在他见马帮开拔在即,但派人来请李慕英过去,要就这两方面情况,紧急商议一下。

李慕英命令马帮立即登程上路。大疤刘和二班长打头,马铃声又次第响了起来。一匹匹的骡马在赶马人的驱赶下,陆陆续续地从一堆堆篝火余烬旁走过,经过一块块平整圆润的大石头,逶迤行向盆地的西北出口。

马骡众多,大疤刘赶着头骡即将接近山口,盆地里还滞留着大量的马骡,在等待排队开拔。李慕英留一班殿后,自己则带了豹子去见癞痢虎。

谢宇钲几人在盆地中央嘻嘻哈哈、不紧不慢地向出口走去,李慕英见了,心下一动,便邀谢宇钲一起去东岸。谢宇钲笑笑,还没开口,牛二已赞同不已,两人也就跟着过去看热闹。

与马帮的宿营地井井有条相比,十八排的营地显得杂乱无章。无论是火堆的排列,还是厨房的位置,都是随性而为。

而马帮的营地,从岗哨的布置、厨房的位置、临时马栏的选址,乃至各个火堆的排列,都井然有序。

马帮燃起的篝火间距,约在七八米左右,因为这个距离,既能迅速将两个火堆之间的地面烘烤暖和,又留出了足够的通道,便以通行。但十八排的火堆,有的离得很远,有的离得很近,随意性很大。

火堆周围,匪众仍东倒西歪,呼呼大睡,他们随身的武器,也横七竖八地扔得到处都是。

这些武器都非常老旧,大部分是前清和北洋时期留下的各式外来快枪和土制的火铳,快枪有九子连,有五响子,有马丽霞;另外还有老套筒和金钩步枪;至于土铳,则燕瘦环肥形制各异;偶尔也能见到一两把改良后的汉阳造。

许是因为年代久远,许是因为不懂保养,又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反正这些武器看上去跟古董差不多。护木上枪托上油漆剥落、伤痕累累,就连枪管和枪机上,那无处不在的划痕刮迹,也令人触目惊心。管中窥豹,由外观可以推想,这些枪械内部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枪械的子弹配给问题。如果说,老套筒汉阳造的子弹,是民国时代的通用版本;那些土制的火铳,由于用的是黑火药,也不存在什么口径问题。那么,那些前清时期的各种外来的快枪,谢宇钲就不得不怀疑在这个时候的中国,还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子弹。

换句话说,眼下的这些快枪要不是空枪,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也像牛二那把左轮一样,仅有的一点儿子弹,只有在极为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派上用场。至于平常的射击练习,那应该只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昨晚喝酒时,那些头领们身上普遍都携有一把盒子炮,有的人甚至有两把,比如那十六妹和他哥卢浩,就是“左右双枪,百发百中”。但是今天在这些普通匪众之中,连一把短枪都没见到。哪怕是青螺村保长王家贵那样的黑火药短铳。一把都没有。

见了眼前的'混成武器',谢宇钲终于明白了,昨晚喝酒时,癞痢虎为什么会把子弹称为“金蚕子“。这绝不仅仅是一句黑道术语。

这样一来,谢宇钲也就更加好奇了:昨天下午那三枪定乾坤的“水连珠”,到底是怎么辗转到这深山老林里的,又是怎么落到那卢清小子手里的。

营地中央有一块大石盘,以癞痢虎为首的头领们聚集石盘处。癞痢虎正暴跳如雷地训斥着独眼龙。隔了三十米远,他的声音仍如雷贯耳:

“老八呀老八,老子看你是越来越出挑了哈?看管不力,也就算了。人跑了,为什么隐瞒不报,你到底安得什么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