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辽皇的愤怒(2 / 2)

加入书签

“呃…嘿嘿嘿,伯爷,是建龙他那口子有了…”

我次奥你个喵了个咪的,原来是马有了…李现一脑门黑线,垂首都不愿再和周重说话,挥挥手让他推下,无奈道:“那畜生爽了是吧,快过年了,过年前找人阉了它吧…”

……

延兴军大营,风雪越发的大了,操练已经暂停,所有军士都被指派参与加固营房、官署,检查装备、辎重,清理马厩,军营中一片闹腾,快要过年了,大营中喧闹的同时,也洋溢着丝丝喜庆。

“虞侯,君子营、轻骑军的各营指挥使、重骑兵主将都需要在年前定下,你尽快把名单递上来。”

“末将领命!”

“今年的津贴军士五百钱,军官两贯,尽快通知下去!”

“领命!”

“天气一好就要尽快恢复操练,开年后官家、宗室、勋贵、政事堂、枢密院、三司要来观摩大军演练,这关系到大宋未来的军制改革,必须要慎重!”

“将军放心,延兴军上下随时做好准备!”

李现停下脚步,拍拍唐渡的肩膀,沉声道:“你办事,我放心,一会就将军种主将、指挥使和几个待定的军官都叫到官厅里议事。”

“是,那末将就先去安排。”

“去吧!”李现看着唐渡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紧了紧背后的披风,向官厅快步走去。

庆历元年十一月,延兴军全军军官厘定,由定西伯、平夏将军、上护军、延兴军军都指挥使李现报送枢密院,次日,知枢密院事韩琦报送宋仁宗,仁宗悉数同意复请政事堂审议,当月,加盖政事堂印、圣旨印、枢密院印、三衙印的公文下发至延兴军官署,自此,延兴军大军整军完成,经过李现些许调整,全军架构如下:

中军亲将任怀亮,领一百重骑亲兵,兼骑军主将;

监军袁德海;

赞画营赞画暂缺,军吏文书五人,营长官为指挥使;

君子营指挥使赵蒙,领五百重骑兵,赵元俨远房侄孙;

一都都头赵远,赵允让侄;

二都都头王克明,开国大将王审琦后人;

三都都头张延,开国大将张琼后人;

四都都头郭信,开国大将郭守文后人;

五都都头李迁,开国大将李隆基后人;

重骑一营指挥使梁七,领两百重骑兵,延兴军出身;

重骑二营指挥使李刚,领两百重骑兵,奉扬军出身;

轻骑一营指挥使,吴胜,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二营指挥使,许都,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三营指挥使,王群,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四营指挥使,呼延寿,领两百轻骑,奉扬军出身;

轻骑五营指挥使,施兰,领两百轻骑,延兴军出身;

轻骑六营指挥使,杨鹏飞,领两百轻骑,延兴军出身;

延兴军军都虞侯唐渡,领长枪军一千五百人,兼枪军主将;

一营指挥使宋克勇,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二营指挥使薛宇霆,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三营指挥使段常非,领五百长枪兵,延兴军出身;

延兴军副军都指挥使石鑫,领弩军一千八百二十人,兼弩军主将;

一营指挥使,阮老六,领五百弩军,延兴军出身;

二营指挥使,郑旬,领五百弩军,延兴军出身;

三营指挥使,曲从英,领五百弩军,奉扬军出身;

床弩营指挥使,金台,八十架床弩,领军三百二十人,延兴军出身;

辎重营指挥使兼延兴军军需官,马志,领军五百,双马拖拽大车两百辆,延兴军出身;

全军六千余人,赵祯以延兴军为禁军整军范例,神卫军三万三千余人,龙卫军两万八千余人,捧日军两万八千余人,殿前诸班直不再计入天武军序列,天武军全军三万人,上四军共十二万人。

其余各中等军共计整军八万人。

禁军共裁撤老弱十万人,退役归乡者三万余人,其余编入汴京厢军,开年后汴京周边各州府路二十万厢军开赴西北,垦边屯田;五万厢军押送着十万西夏战俘开赴西南,修建官道;至此,北宋冗兵的困局得到了极大地缓解,每年节省养军费用数十万贯。

秋试共录取举人进士两千余人,为往年十倍,赵祯下令,汴京及河北、陕西诸路率先施行考成法,大量官员进入基层,大宋吏治为之一振,但也触犯了不少乡绅们的利益,犹如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也不知何时将会喷薄而出。

腊月二十八,漫天风雪中一辆马车风尘仆仆地从西北赶来,韩琦等人在万胜门外五里迎候,马车上是政事堂的新成员,参知政事范仲淹,他将与韩琦联手进入政事堂,吕夷简致仕,夏竦也跟着离开了朝堂,不久之后,吕夷简就在老家病逝了,政事堂首辅由庞籍接任,韩琦任次辅,三辅为范仲淹,杜衍接任知枢密院事,革新派开始总揽大权。

从汴京往北数千里,辽国中京大定府,辽皇狠狠地将大宋国书掷于地上,怒道:“宋皇吃了西北,胆子越来越肥了,上书斥责?哈哈哈,当我大辽是软蛋吗?”。

他裹着皮裘站起身,双目透过皇宫大殿,仿佛穿透了千里,看到了同样在朝堂之上的赵祯,嘴角微微翘起,下定决心,叫道:“发兵…发兵!去岁的耻辱,今年朕定要还给软弱的宋皇!”

殿下文武百官俱是拜倒在地,高呼万岁,辽皇的愤怒透过风雪迅速传遍了万里辽境,战争的乌云逐渐向大宋逼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