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玩儿的就是个命啊!”(1 / 2)

加入书签

一番寒暄之后,李校尉的手下们招待了驼队一行人。

乔国强吃着手抓肉,看着马圈里的几匹马,这时候的马可是比后世的那些驴子一样的马神俊多了。虽然天朝自古就是骑兵作战的大国,可是这养马一项上嘛就比西方差多了。

西方重视数学的运用,给马标注血统,进行各种科学杂交和繁育。最终出现了适合竞赛的英国纯血马,适合耕地的夏尔马、适合竞赛和拖曳马车的荷兰温血马、适合牧场使用的夸特马(美国花马)。

以及适合中世纪和近代的重骑兵、胸甲骑兵的汉诺威马和安达卢西亚马。

到了20世纪初,西方各国的马匹基本都是以特定物种来进行特定的工作。托马,挽马,战马都有明确的分工。

哪怕是缺乏草原的岛国日本,也靠着从西方进口战马培养出了自己的东洋马。

而天朝呢?因为阉割马匹这个陋习,马种一代不如一代。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蒙古马已经只有驴子大,骑在上面感觉双脚都要拖到地面了。

相对于阿拉伯马和纯种马,蒙古马其实劣势是很明显的:个头小、负重差、速度慢、爆发力小,无论对于轻骑兵或者重骑兵来说都非理想战马。

在现代国际马术比赛中基本上已经找不到蒙古马的踪影了。然而奇怪的是中国古代宋代大都把蒙古马作为军马使用。

那是因为蒙古马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性优势——耐粗饲、适应能力极强。

可是,这点作用在现代战争中已经聊胜于无了。在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年代,战马除了承载骑兵机动冲锋以外,最大的作用是运输。

这个时候,蒙古马负重小力量差的缺点就暴露的更加明显。

拉大炮拉不动啊!

在抗战中,因为国产马匹的挽力弱小,天朝的炮兵在机动性方面比日军的炮兵落后一大截。

徐州会战中,天朝军队大量征用了华北地区的大青骡子。结果一场战争后,骡子的背上全是被绳子和挽具勒出的伤口,蹄子也磨损严重不堪使用,最后杀了吃肉了。

建国后,在挽马上吃了亏的天朝终于在老大哥的帮助下,用顿河马等西洋马种和东北的马杂交,终于繁育出了适合天朝的马——东北挽马,也可以叫“铁岭马”。

然而,乘骑用马更多的还是军队驻地附近的马匹。北方的就是蒙古马,西北的就是伊犁马或者哈萨克马,藏区的就是青海骢之类。

说起来,西北的马不论个头、力量还是速度都比蒙古马好上一大截!

常问天在山南地区当兵的时候,骑的马就是蒙古马。

85年开始全军机械化后,天朝就只剩下两个军马场。

一个在河西走廊,一个在燕山北坡。

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在21世纪初就军转民了。燕山北坡的红山军马场也不再自己培育战马,而是从牧民手里收购。战马收购来了,自己再统一训练一下发给部队。

在信息化时代,既不需要高头大马来拉车拉炮,也不需要它披着重甲冲锋。这个时候,矮小的蒙古马反而适合。

它个子矮,目标就小啊!

打仗的时候不容易被子弹击中!

这些知识,一部分是来自乔国强在网上看到的信息,还有一部分来自常问天的记忆。

系统给他的奖励“常问天的骑术”里就包括了关于战马的知识。

不过,常问天在2004年的时候牺牲在盗猎分子手里了。

那个时候的他,得到的知识量是肯定比不上后来的乔国强的。

得到了这个骑术,好歹是让乔国强在这个世界不会被这些土著拉开。尼玛现代人有几个会骑马的?

“大人!咋还带着两个当兵的啊?”巫老二问道“那驼队驼的是啥啊?”

“不知道!”李校尉搓着手说“你也不该问!”

李校尉看着起驼的老包和负责护卫的乔国强,对巫老二说“他们哥俩救过我,我也不能不帮他们。”

“大人!”独眼鹰曹建说“咱们还是生死兄弟,有啥事儿,说吧。”

曹建这么一说,四个人都直起了身子,等着李校尉回答。

“我这次来,就是顺道看看你们!待不长。”李校尉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