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女乞丐(2 / 2)

加入书签

浙江衢州,烂柯山。

此山得名于一个故事,晋朝年间,山下有一个樵夫王质,一日入山砍柴,迷失路途,偶遇路旁松树荫下有两个衣冠老者正在下棋,两位老者身上衣服一黄一青,王质便想上前问路,黄衣老者酣战未辍,摆手制止,王质便在一旁看起下棋来,数盘棋之后,青衣老者看王质有些饥饿,便给他一枚酸枣吃下,王质觉肚中稍暖,饿困顿消,又看了起来,又结束了数盘棋,黄衣老者转头看到王质,露出诧异之色,连忙催促王质下山,王质捡起丢在一旁的斧头时,发现斧柄已经朽烂如泥,等来到山下时才发现已过了七世,同辈人早已谢世多年,后代子孙以为见了鬼,王质恍然有所悟,山中所遇乃是神仙,于是入山修道,不知所踪。

从宋朝开始,白莲教便在此地传播,历代教主在此山闭关修炼十年,方出山传教,元朝初年正式将此地定位白莲教总舵,不过总舵所在的光明寺假托礼佛,以避开官府耳目,外人极少知晓。

烂柯山中峡谷纵横,高山林立,石门如堵,入山的道路错综复杂,山谷相连,处处有坑洞,历代战乱,这里常被当做死亡将士的埋骨场,阴气极重,只有一条小路才能到达山顶光明寺,这里到处有白莲教徒常驻监视外人,不熟悉路径的人即使入内,也很难走出山谷。

光明寺,后殿。

山影环抱之中,三间后殿的灰色身影伫立在林下,朴素无华,雕饰极少,殿内只略布置了香案,供着释迦牟尼佛像,庄严无畏,烛台上点着粗大红烛,垂着烛泪,香炉里的檀香还在燃烧,香气在殿内四处飘荡,像寻找出路的笼中灰雀。

这里位于烂柯山的腹地,极其隐蔽,白莲教中也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上山的路。

两个婢女,名叫大香、小香,穿着白衣,头上包着黑纱巾,年纪不超过二十岁,长相清纯可人,在殿门伺候,看到鬼王,低头施了一礼,说道:“恭迎鬼王。”

鬼王略点了下头,对其中一个说道:“嗯,大香,教主最近可好?”

“光明教主,佛母圣安,教主在等您。”大香说道,“鬼王在外辛苦,大香小香许久没有见到鬼王了”。

“为本教奔波,是我分内之事。”鬼王迈步进了后殿,在佛前上了一炷香,拜了一拜,转过佛像之后,矮墙上有一处浮雕,作盛开的莲花状,中央凹出一个圆形的槽,鬼王将腰间玉佩放入莲花浮雕的凹槽,轻轻转动,一阵“嗤嗤”声传来,佛像下赫然出现一个一人高的门洞,斜梯向下延伸而去。。

鬼王进了门洞,身后的石门又“嗤嗤”关上,借着烛光,鬼王拾级而下,来到白莲教总舵所在的天心堂。

堂内和内殿大不相同,布置如皇宫般富丽堂皇,几颗夜明珠把大堂照得亮如白昼,墙上绘着白莲教教史壁画,有辉煌的加冕仪式,也有血腥的杀戮战场,迁徙,流亡,直至转入深山密林,堂上供着一尊摩尼光佛,此佛的装扮和释迦牟尼略有区别,服饰乃是中东款式,佛前燃着香烛,一个白衣女子在摩尼光佛前打坐,背影瘦削,头发莹莹如白雪,挽着莲花状发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