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说:蛤蟆枕(上)(2 / 2)

加入书签

就这样,一件一件所谓的“尖货”全拿出来了,有书画、有陶瓷、也有一些民间生活用的老物件,总之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而且每一件拍品都自带主角光环,深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悠远历史和惊世骇俗的故事。

可赵伟却并不感冒,一个是囊中羞涩,这动辄几万的起拍价让他望尘莫及。另一个就是他根本看不上,先不说这些玩意真假与否,就这俗不可耐的艺术气息,已经让自诩情趣雅致的赵伟兴致全无,还没等拍卖会结束,就一个人走出了会场。

由于是盛夏时节,这展览馆里冷气开得十足,刚一到室外,他那副酱油瓶底厚的老花镜就一下子覆上了一层白花花的薄雾,于是,他坐到一处树荫旁,开始心不在焉地擦拭。

其实啊,赵伟这岁数也并不是很大,刚刚五十出点头,只不过可能是遗传的缘故,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是一头银发,这在当时可给他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再加上他打小视力就不好,配了副800多度的眼镜,于是“少年老成”这个词儿,至少陪他度过了20来年。

正在他擦拭眼镜时,隐隐看到有个人影晃过,在扔下一个蓝色的东西后,神色慌张地跑开了。

这是怎么回事,赵伟缓缓戴上眼镜,起身走了过去。

在一处歪脖杨柳的树坑里,他发现了一个蓝花图案的的包袱皮,鼓鼓囊囊的,看来瓤子里装了不少东西。

他四周望了望,由于拍卖会还未结束,大部分人都还在馆内,周边并没有什么人影,他又向前看了看,刚才扔东西的人也不见了踪迹,这可就奇怪了,这么大包东西丢弃在这么明显的地方,难道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赃物?

不过,他立刻否定了自己,如果是赃物的话,销毁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就这么随便扔在大庭广众之下,这太不合乎常理了。

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浮现了出来,这让赵伟心跳有些加速,额头渗出层层细汗,难道是弃婴?

想到这儿,他颤颤巍巍地将包袱拿在手中掂了掂,分量并不沉,而且里边也没有活物的迹象,这让他松了口气,在好奇心地唆使下,他准备打开一探究竟。

不过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他望着四周偶尔出现的保安,还是停下了解开包袱扣的手,胳肢窝一夹,向他那“汗血宝马”三蹦子快速走去。

这一路的赵伟简直就和做贼的一样,心中忐忑自不必说,就这不断发颤的脚丫子,好几次差点把油门当刹车踩了。这可真是不吃酒的脸不红,不做贼的心不惊啊。

但是,他一直在心里说服着自己,拾遗不为盗。

就这样,没一会工夫三蹦子开进了一处老旧的胡同里,赵伟到家了。这可比去时,整整少了快半个小时。

这个点儿,上班的还没下班,上学的也还未下课,再加上自己一个50年的老光棍儿,巴掌大点的杂院里除了自己和一只老态龙钟的黑猫外,再也没有第三个活物了。

他走到自己住的那间偏房,用钥匙打开了门锁,闪进了屋,刚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包袱。

里边除了一个丝枕和一封信外,别无他物了。

他立刻拆开黄色的信封,将一页宣纸取了出来,上边仅仅写有一行隶文:有缘者分文不取,无缘者命丧黄泉。

赵伟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呸了一声,一屁股坐到了床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