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醉美桃花村(1 / 2)

加入书签

上官文卓著和欧阳雅晴骑着快马很快离开了周子镇,顺着驿道前行,不久就来到蓬州河舒镇桃花村的桃花林中,粉红桃花漫山遍野,妖娆烂漫。吐蕊的花朵,密密麻麻地缀满树枝。鸟雀小憩在枝头,蜂飞蝶舞于花间。身处其中,如梦如幻,如临桃花仙境。

离武林大会只有一天时间了,雅晴担心的说道:“师兄,今天得赶到顺庆了,武林大会明天举行呢。但愿今天别下雨,路好走些。”

文卓答道:“别担心,你看天那边。”

文卓指着橘红色的东方天空,那红日正欲喷薄而出。他微笑着说道:“天上有欧阳,必定会雅晴。”

接着又一脸严肃,咏叹似的深情地说道:“欧阳在那天上,雅晴在我心上。”

欧阳雅晴听得粉脸通红,以前两人虽是心有灵犀,彼此倾慕,但话语从未这么直白。

雅晴羞涩地说道:“哼师兄,你拿人家名字开玩笑啦。”说着举起拳头作欲打状。文卓没理会,任她的拳头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至此以后,两人心心相印,更为亲近密切。

快马越过河舒镇,来到顺庆长乐镇的一山间。道路顺着山势盘旋,两旁竹林密布,大树参天。这时,前面路上传来一群汉子豪迈雄浑的歌声:

昭昭日月耀苍穹,朗朗乾坤显劲松。长剑在手,豪气在胸,男儿生死亦从容。举杯当痛饮,高歌可狂笑。手足情,荣辱共,岁月多峥嵘。行走江湖担道义,除暴安良展雄风。

莽莽山林隐群雄,浩浩江水流到东。父母恩深,家国情浓,壮志从来在心中。挑灯生往事,挥刀斩寂寥。风雨路,甘苦同,抚琴酬高朋。纵马千里驱虎狼,天下太平享清梦。

充满豪情的歌声在山间回响,山路上行走的人们个个听得精神抖擞,勇往直前。

那领头的男子,乃是蓬州五杰之一的河舒镇小锣山紫霄观的道家正一教掌门人,三十多岁的妙真道长。他身着道袍,头戴冠巾,脚穿云履。身后跟随十余名弟子及数十俗家弟子。那妙真道长乃是后起之秀,而他的师父,已退隐江湖的原掌门人圣阳道长却是山中高士。不仅古琴琴技旷古绝今,而且武功修为已至化境,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既知道术又晓佛学更通诸子百家之理。俗语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他所创的古琴曲行云流水,正是那酥骨销魂曲的克星。

走在妙真道长前面,也有数路人马,其中有仪陇县琳琅山人肖国栋所领的福远镖局一行十数人。营山县太蓬山太蓬寺方丈智圣法师所领的佛门密宗弟子数十人,及太蓬山景福寺不垢大师所引佛门禅宗弟子十余人及俗家弟子十余人。这几路人马皆是赶赴凌云山的武林大会。欧阳雅晴和上官文卓知道他们是受师父所邀,和他们寒暄之后,先后道别,扬鞭催马向顺庆府方向奔去去。

不到两个时辰,两人便来到凌云山脚下的一大片蓊郁葱茏的慈竹林。有的贴岩而生,有的临水丛聚,数里开外的凌云山牌坊式的山门遥遥在望。山上寺庙巍峨,梵音远唱;道观隐林,仙乐飘缈。

奔驰竹林中的马儿突然被什么东西绊倒,象失了前蹄似的。幸好两人反应快,上官文卓一个腾空翻身,凌空而起;欧阳雅晴摔在地上时,一个翻滚,然后一跃,站了起来。就在她立足未稳之际,几根削尖的竹子向她所在的方向射来,原来竟然有人在这里早已设下了机关,欲置他们于死地。文卓施展拳脚功夫,两下将竹节打落在地。这时里慈竹林中的小山坡旁边闪出数十人来。将两人团团围住。

人群中就有昨天被上官文卓所伤的清军把总,那把总对一个梳着许多小辫子剃着怪头衣着异域服装的四十多岁的男人说道:“乌雅和卓教主,那两位就是打死我的属下,还有你们蛊神教的人。”

那男人点点头,说道:“咱明人不说暗话,昨天,咱们蛊神教的师兄师弟一死一伤。今天我们满州双煞乌雅和卓,图门索泥要替师弟们报仇。你俩小辈后生还是乖乖就擒,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的,还有鲁西天花教教主段之龙,冀北幽冥教教主康越南,秦岭鬼斧帮帮主汤示明,赣东白虎门掌门易杰生,滇池陀罗门掌门朱天北,皖南黑龙会首领乔千树,他们都是归顺我们大清国助我们征服四川的江湖豪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