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2 / 2)

加入书签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

关榕祺的那一百多卷基本上已经整理得七七八八了,而且他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全部整理完,他重新编排了一遍,看上去却简单明了,比起之前的卷宗整洁和干净多了。对他来说,整理心得,就如同他未到清朝之前写的作文一样,简直是快速而且闭着眼睛都会写,无非都是要说那几样东西。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关榕祺清清闲闲,相比于他的清闲胤祉才不过整理了五六十卷,每日都花上大部分的时间,而且还吃力不讨好。而胤禛也是游刃有余的已经整理妥当了,他虽然比不上关榕祺那样简洁和干净,但也算是十分不错了。胤祺也是井然有序的在整理,只是他只整理了二三十卷罢了。

胤祺自幼是先学蒙古文,对于汉文和满文,他并不十分精通,而且卷宗都是以汉文为主,对他来说整理这些有点困难。整理了二三十卷对他来说,已经是不容易了,而且也托赖关榕祺提点了他几句应将事情安排妥当再开始整理。毕竟整理卷宗不可能光靠一人之力,他们只需要安排好如何整理就可以了。

听闻关榕祺在宗人府还不错,头一个月便已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不少的人认可,胤礽并不奇怪。依照关榕祺的性子,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既然已经领了差事,他怎么样都会好好的办。而且整理卷宗对他来说恐怕是容易到不能再容易了,平日里见到他府内的记录以及花名册,就得知他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纯亲王府的奴才记录的花名册,清清楚楚的写着此人的出生地,家里情况,以及家中阿玛额娘以及兄弟姐妹的情况,还记录着此人平生不少的事。再看看纯亲王府的收入记录,十分清楚,哪个铺子赚钱了,哪个铺子亏了,一目了然。

现在,胤礽也跟着纯亲王府的记录整理他每年出海贸易,以及京城铺子的收益。他明面上赚的钱是不多,但是实际上却十分可观,每年几乎都盈利一千万白银。可见,经商的利益是多么的可观。

这五年里,胤礽除了在京城置办产业之外,连着七省沿海都逐渐扩张起来。浙江、福建以及广东三地他的产业是最多的,而且分布十分杂乱。内行人只知是京师的大官的铺子,却不知是他的产业。而奉天、直隶、山东以及江苏,他还是留了一手,到时候就算康熙查到些什么,也查不到他的身上。

关榕祺在宗人府混得风生水起,胤祉虽然有些眼红,但是他知道他不如关榕祺那般精明,看着平日里关榕祺的作风也是大大方方,没有一丝隐瞒,他也知道自己想太多了。

三阿哥,此处应当再修改一下。关榕祺指出了胤祉的几处错误,没想到他教导了几次胤祉,他就如此的了得。相反他与胤祺说了几次,胤祺只进步了一丁点。想来,胤祺自小是孝惠教导,大概是没办法习惯汉文以及满文。

胤禛,关榕祺接触得不多。而且历史看多了,偶尔他看胤禛也会有些审视。也许是胤禛现在还是年幼,没有后来争夺皇位那般激烈吧,办事是一丝不苟,但是同时做事不够圆滑。

关榕祺知道胤祉有想编撰书籍,所以才会如此谦虚的听他说。他只不过是将后世的部分做法告诉胤祉,胤祉就醍醐灌顶的想了很多。胤祉的心里其实是很高兴,他有抱负有冲劲,只差个机会罢了。他还年轻,他知道他编撰书籍,康熙必然不会反对。

整理编撰书籍,仍然需要编排以及整理和收集各方的准确信息。关榕祺笑了笑说道:假以时日,三阿哥必然能完成心中所想。

承你吉言。胤祉满脸笑意,他心里是想十分高兴</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