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天阙第8部分阅读(1 / 2)

加入书签

我从小带到大的不过,平亚和平予其实更教我担心。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他们不对头,平亚身为师兄,不只没好好照料平予这新得的小师弟,日常事间还不时欺侮,若非平予性子平和,尽量让着平亚,又多加时间练武,和平亚尽量不碰面之下,加上有我们看着,平亚还不敢太过份,否则早要出事。”

“不过这样下去也不行,他们的师兄弟之缘不只有这几天,还有未来的几十年要过;若平殷惨遭不幸,平予多半会继承本门,他们若彼此敌视,造成师兄弟阋墙之祸,那更是不幸,所以我才让他们两人结伴行走江湖,希望武林道上的凶险,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师兄弟之间非得精诚团结,否则在险诈武林道上,只怕步步都有性命之危。哎,也不知我这样做是对是不对。”

也不知该怎样安慰师兄,玉真子一时之间,也只有陪在一旁叹息的份儿了。

出於女性的直觉,玉真子所感觉到的,可比元真子还深一层:玄元门中原以杜平殷为长,郑平亚身为师弟,原还不太敢放肆,战战兢兢的只是用心习武,以备日后报仇,因此在师父师姑的眼中,倒还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来了个丑陋无比的赵平予,偏生却是脾性温和,行事练达。

相较之下,郑平亚的日常行事和脾气性格,就显得缺点多多了,他不回山还好,一回玄元门后,整个人不像外头那般矜持,松弛之下露出了真貌,和赵平予两相对照之下,更显得小家子气,偏生这一直的性子,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正的,令做为师父的元真子只有摇头的份儿。

如果两人的面貌,没有那么大的对比的话,说不定郑平亚还不会那么不平衡;偏偏郑平亚外貌俊秀英挺,光看着都舒服,赵平予却是丑陋已极,没有半分英俊侠少模样,日常行事却又相差那么多,在郑平亚看来,赵平予的存在,简直就像在提醒别人,他郑平亚只有外貌好看,实质上只是个没什么用处的大花瓶而已,加上行事作风的差距,让元真子和玉真子虽力持公平,但看起来总像是偏向赵平予一点,也难怪一向没受过几句重话的郑平亚,会对赵平予那么排斥了。

完全不知道师父和师娘心中的担忧,郑平亚和赵平予两人虽是同行,一路上却是形同陌路,光走在路上都隔得远远的,像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陌生人般,眼神视线更是从不相交,彼此间像是筑起了一道墙般,火药味极其浓厚,彷彿只要眼神一对上,就要动手大战一番才行似的。若非赵平予一直小心翼翼,绝不挑衅,更时时避免和郑平亚的冲突,怕两人才一下山就打起来了。

不过,这却更让郑平亚心中不平,虽说入门有先后,同样的武功,郑平亚练了十来年,赵平予修练不过半年而已,功力自是天壤之别,不过赵平予努力用功,加上天生的“九阳脉”适合练武,虽说体内异气作崇,难免抵销些许好处,可功效上却是进步奇速,虽说仍远不如郑平亚的程度,却已不能小觑,两人在山上也在元真子面前对拆过几回,对彼此的功夫都有一定的了解。

赵平予倒还好,只是欣悦於自己的进步神速,可原就心怀不平的郑平亚,这下子可更火大了,这小子入门晚,又丑的令人讨厌,只会谄媚他人,偏偏却极得师父和师姑欣赏;这也还罢了,连一向对自己倾心的两位师妹,这次回山后对自己也没那么着紧,真不晓得是吃错了什么药。

加上郑平亚身具血海深仇,亟须高深武功,老天爷却偏把这极其适宜练武的“九阳脉”神物,给了赵平予而不是他每次和赵平予对拆功夫之后,师父、师姑神情都很满意,因为赵平予进步之快,当真是远超常人,那表情看得郑平亚不由得一肚子火,他的进步彷彿都不在师父眼内,以往对他武功进步时那种满意的神色,现下都转到赵平予身上去了,虽说目前自己的武功还在他之上,绝非赵平予一两年内跟得上的,但却是每一次都感觉得到,这小子愈来愈是个威胁了。

如果如果那“九阳脉”是生在自己的身上,该有多好,每次和赵平予切磋过之后,郑平亚心中都不由自主地这样想着。如果他也生具“九阳脉”的话,以郑平亚的天资和用功,加上元真子原先的倾囊相授,现在的功力只怕早就超过了师父,足够去向当年杀他全家的天门报仇了。

这也不是因为郑平亚太急着想报仇,想的都快要不择手段了,一来这家门大仇实在太深,每日每夜都像把火般,燃烧在郑平亚的心里,一下一下地磨着他的忍耐,令郑平亚痛苦不已;二来在灭了湘园山庄之后,这十几年来天门虽是行事低调,绝不主动生事,和武林各名门正派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但威名既立,人才和财力彷彿飞蛾扑火般集中,现在的天门好生兴旺,别说是郑平亚了,就算是久执武林牛耳的少林派,也不敢轻易与之冲突,更别说兴师问罪了。

尤其在十年之前,擎天峰顶举行的风云会后,天门的声势更高,当真是威震黑白两道。当日的风云会集结了武林当中出名的高手,比武较艺,会后定下的“风云录”记载了当时武林中武功最高的十大高手。这风云会虽非各大门派比较财力势力的场所,但行走武林最终总也要靠着手底硬,而不只是门派声威或行事作风,便可免战,因此风云会上,各大势力都是精锐尽出,意图将自身的实力展露出来,一来立威,二来也让心存叵测的敌对势力心生忌惮,不敢轻易生事。

在“风云录”中,天门门主“一柱擎天”杨乾技惊四座,夺下了第五名,而少林寺虽也派出了寺中武功最高明的罗汉堂首座空明大师参加,却只抢得了第七名,名头当场就被天门给比了下去,一夕之间所有系出少林的小门派都为之气沮。据说会后空明大师一气之下,回寺后就辞去了罗汉堂首座之位,在罗汉堂中潜心修武,再不出山门;而若非会后天门派人前往少林派致意,还特意约束门人,在武林中尽量不和少林寺中人发生冲突,只怕那时候两大势力就要干起来了。

不过当时的风云会的确出人意外,代表几个名门正派的高手不是排名落后便是名落孙山,风云录中有名之人,多半都是独行高手,更诡异的是夺得“风云录”魁首的“幻影邪尊”不只之前毫无名气,之后竟也没有利用名登风云录之便招兵买马、大展鸿图,就好像消失红尘一般。

当日之会,元真子也前往与会,他颇有自知之明,并不认为自己的功夫足登“风云录”也没有这个想头,只是想一会武林英雄而已,只是回山之后,却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偏又锁在肚子里不肯说出口,到后来杜平殷和郑平亚也不知花了多少功夫,才从元真子的口中探出了消息。

原来当日擎天峰顶之会,当真说得上是云波谲诡,最先是“幻影邪尊”出现的神不知鬼不觉,一身黑衣还戴着面罩,只露出一对眼睛,连声音都像是装出来的,隐蔽的技巧之好,在场中人虽都是武功高强的老江湖,却连他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武林中人原本最讨厌这种藏头露尾之辈,集会之人又是武林中的顶尖人物,本来是绝不容这样人与会的,但当日与会的凉州大豪“翻山鹰”吴名一才一出手就是来人制住,那高明的武功修为,登时把在场的嗡嗡反对声给压制住了。

加上“幻影邪尊”也并非恃艺骄人之辈,在放开了吴名一后,他也说得清清楚楚,风云会并不是看谁的声名较好、长相较帅,纯粹只是比武较艺,看谁更高明些而已。在场众人在武林中都极有身分地位,加上这话在情在理,无法反驳,何况光看此人制住吴名一的身手,亦是身具真才实学之辈,要将他排除在风云会外绝不容易,给这句话难住之后,也没法子再难为此人了。

不过真正让元真子心怀郁郁的是,原本只是武林中人的聚会,到后来竟有朝廷中人前来捣乱,还率领大军,呼吓作势,一幅要把在场众人全扫进大牢的势派。不过朝廷军兵来得快,事前又计算周详,一发难登时将众人围在核心,猝不及防之下众人都慌了手脚,各自接战虽是武功远胜,但团体战时可就手忙脚乱,若不是“幻影邪尊”见机得快,以“玉石俱焚”之策,硬是逼着领军的朝廷官员弃战而退,只怕那一场大战下来,武林中人元气大损,到现在都还恢复不了呢

不过说句实在话,郑平亚原先是没把这事情当回事,但现在仔细想想,他还真的非得感谢当时来扰乱的朝廷大军呢就如元真子所担心的一般,朝廷中人为了统治上的方便,绝不希望武林中人的势力大增,造成尾大不掉之局,变成另一支其力足可与朝廷相抗衡的势力,因此只要一有风声异动,朝廷必会出马干涉,尽量让武林中实力平衡,没有一方可以轻易地压过另外一方。

虽说这也造成武林中人不少麻烦,但也因为这个原因,风云会后天门虽是声势看涨,颇有压过少林寺的味道,却也不敢大有行动,只能低调的扩展实力,将就地将几个地方性的小门派收入羽翼,否则现在的天门怕早已一统黑道,向武林盟主的地位迈进,他想要报仇也更千难万难了。

也不知道想了有多久,等到郑平亚注意到的时候,城门已经在眼前不远之处了。

虽说是看不顺眼,但现在两人终归是同道上路,他身为师兄,总也要照拂着师弟一点儿,这是郑平亚身为师兄的义务,可不能因为看师弟不顺眼,就可以放他自生自灭,虽说师父没有明说,但这一点郑平亚可是知道的。

“准备一下,要进城了。”

“是,师兄。”

嘴上虽然不说,但用来进城通关的文书证明,赵平予早已准备好了,听到郑平亚说话时,还特地轻拍了拍衣袋,确定证明还在里头。

搞的天下动荡不安的叛乱虽已经平定,但为了镇压乱军,朝廷借了不少外力,到现在仍时有外族人出没内地,加上为了分封功臣,地方势力扩展了不少,乱事虽定但人心未平,尤其每个城池在进城的关防上头,可要严谨多了。加上他两人一身装束就是武林中人,腰间还佩着长剑,在进城这当口,他们的外表可惹眼的紧,还距离得远远的,已有几个守城兵的眼光飘了过来,显是特别重视,若在入城前不先准备好该用的东西,一个不小心恐怕就要和守城军兵引发冲突。

守城兵的人数并不多,连配备的兵器都不算好货,显见此处由於远离中原,警备不过是徒有虚名,绝难不倒武林中人。不过虽说若当真要打,凭郑平亚的武功也打得过,加上赵平予进步神速,再怎么说两人也不会打不过这几个只有身材壮硕,脱了军服便和庄稼汉没两样的兵,但两人这回下山,是为了要找到失踪已久的大师兄杜平殷,可不是下山找碴打架、生事逞威来着。

何况杜平殷在山下闯荡时,人缘并不顶好,下山前元真子可是细细嘱咐过,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别把消息外泄,连蓝家写回来的回信当中,也讲的很清楚,这次的行动必须尽量守密,若连蓝家的人都还没碰到面,在路上就忍不住一时之气,和别人大打出手,回头可没脸面对师父了。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郑平亚才忍了下来,不主动去找赵平予的麻烦,连天门的消息都尽量不去碰,否则以他的个性,又是千万个不甘愿和赵平予同行,这一架早不知打成了什么样子。

慢慢地走近了城门,证明文件都已在手,突然间赵平予向旁急闪,一声惊呼声已经出了口。

“师兄,小心”

“还用你说”

口中骂了一句,但郑平亚的身法可没有慢上半点,只是背后的马蹄声来得实在太快,他和赵平予才刚听到声音,人马已经飞奔到背后数丈之遥,当真是其快无比,就连郑平亚这等身手,也是险而险之地才避了开去,若非赵平予得将身分证明交给守城军兵相验,正走在前面,比较有时间闪躲,换了他在郑平亚这个位置,恐怕非得给疾奔而来的快马给踩到不可。

虽说马儿跑得太快,身影倏忽而逝,连进城门时都是停也不停,连郑平亚这等眼力,也只看到马背上是个黄衣女子,一身劲装,身段玲珑,显也是个武林人物;但说也奇怪,守城的几个兵非但没试图拦阻,反而像是早习惯、早知道了似的,躲得比郑赵两个练过武功的人还快上几分。

“敢问军爷,”

让守城军兵验过了资料,昂首阔步的郑平亚正准备进城的时候,落在背后的赵平予声音却响了起来,“方才过去的那位姑娘是谁怎地这生霸道,连进城门也不停一下马若伤了人怎么办”

本来心里真的想骂骂这小子,干嘛管那么多闲事,资料验了进城就好了,还问那么多干嘛不过其实郑平亚心中也有疑惑:那黄衣女子显是武林中人,加上乘骑神骏,势派过人,绝不是无名之辈,但多半的武林人就算再有势力,衡量得失之下,也不会随随便便和官府中人冲突,那女子进城时,对守城军兵却视若无睹,完全不把朝廷官府的势力放在眼内,真不知是何缘故。

“这话可不要放大声说,小兄弟。”

一个兵的声音小小声地说了出来,若非因为赵平予虽是武林中人,说话却十分客气,容貌也难看的和他们差不多,加上言语之间,隐有不满那女子霸气作为之意,让这几个显然也对其行为不喜的军兵引为同道,怕也说不出这些东西来吧

“那位姑娘是鄱阳三凤之首的“金衣凤凰”黄彩兰。在我们州里头,这鄱阳三凤的势力可大了,鄱阳湖中的水运能不能通,三南的西木能不能出得去,都要看她们的眼色行事,上头都不敢得罪她们,在这乡下地方,她可是横冲直撞惯了,这样策马入城还是小事呢”

“可不是吗也不知今儿吹了什么风,竟然把她也吹了来”

“多半是来找县令的吧”

真是丑人多作怪本还驻足听着的郑平亚愈听愈火。多半是因为赵平予虽是武林人物,却没什么应有的矜持可言,加上这批守城兵闲着也是闲着,每个也没比赵平予好看到那儿去,听赵平予撩起了话头,竟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连师兄在前头等着都不管了。难得出来一趟,让他问个事儿,却搞成这个样子,这小子若不好好教训,只怕以后会愈来愈难管教的呢

好不容易找到了客栈,把包袱都放了下来,松了一口气的两人下楼吃饭,没想到菜都还没送上来,问题已经先上门来了。

郑平亚选的是一个靠墙的位置,光从这选位的地方,就可看出郑平亚的江湖路的确不是白走的,这位置虽是不大,也不显眼,再多一人就显得有些跼促,但视野却好,无论是进来出去,这饭馆里头的任何异动,都逃不开两人眼去。赵平予虽是蛮不喜欢这位师兄,却不得不暗表同意,光从选座这一点来看,郑平亚的江湖经验,就着实在自己之上,师父让自己随师兄下来走江湖,的确是有其见识。

点好菜还没多久,只听得门外马蹄声响,一个黄衣女子走了进来,挡在她面前路上的人不约而同地都让了路,原本吵嚷的饭馆里头登时静了下来。

看这势派,就算没有人说,郑赵两人也猜得到,这女子多半就是城门外头巧遇的那位“金衣凤凰”黄彩兰,大概是因为她在这儿出入惯了,旁人都认得她,习惯了她旁若无人的作风,所以不待吩咐,一见她要进来便让出了路,连谈话用餐的声音都放轻了,生怕吵着了她,惹火上身。

虽是不想惹事,但两人初见此等势派的女子,加上身为武林人,总不能像普通百姓一般怕事,光看两眼大概也不会怎么样,两人的眼光不由得飘了过去,但见客栈门口扰攘的人群分开了一条路,一位黄衣劲装的女子缓缓而入,手上马鞭轻挥,顾盼自若,好像女王出巡般的气派。

原本郑平亚还以为,这般霸气迫人的女子,容貌多半平凡,才要摆出一幅逼人的霸道之气,好震慑他人,没想到一眼看去,他才知道自己错的一蹋糊涂。这黄彩兰大约二十三四岁年纪,有一付天生美人胚的瓜子脸的轮廓,以及似经过精工雕琢出来的挺直鼻樑,如樱桃般小小的、弧线优美的樱唇,微薄中不失丰润,目光洒落当中,波光滢滢,显得灵动无比,当真是美的惊人。

加上现在郑平亚才看清楚,黄彩兰身上所穿,与其说是黄衣,还不如说是金衣,一身劲装金碧辉煌,恰到好处地贴着她曲线玲珑、线条优美的惹火身材,衬得这金衣凤凰更是英气逼人,举动之间一股璀璨的富贵气息迎面而来,让黄彩兰不像寻常女子,而像一朵盛放的牡丹一般惹人心动,这“金衣凤凰”黄彩兰确是个出众的美人儿,只可惜纵马横行的作风着实太横了些。

也不知这样看了有多久,郑平亚这才醒过神来,暗骂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好不容易下山,却一见美女就闪了神,呆呆地再移不开目光,若这景象给赵平予看了去,回山之后在师父、师娘或师妹面前大搬是非,自己的脸面可要往那儿搁不过仔细一看,原来他还算好的,饭馆里头的众人有大半都还没从那惊艳的震撼中回复过来,另一些看来是当地人的客人,则是低下头专心吃饭,连余光也不望黄彩兰一眼,也不知是因为看惯了呢还是因为怕看得太多,会惹出事来呢

不过一看到桌子对面,郑平亚心中就暗叫声糟,赵平予眼光虽没移回来,像是根本没注意到郑平亚方才一瞬间的失神,但他面上神色却不像在注意“金衣凤凰”黄彩兰的美貌,而是冷静地注视着饭馆里头的其他人,比起他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反而更像个老江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