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例会(三)(1 / 2)

加入书签

这也是石涛在近两年的斗争中学到的经验。

一把手就是一把手,拥有最终拍板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是不能轻易使出来的。两年前他就是吃了这个亏,操之过急,轻易地抛出了自己的底牌,结果招来了一群人的攻击。

现在他已经成熟多了,在他们没有充分讨论之前,他绝不轻易亮出自己的观点和底牌。这就在无形中给了他们一种心理压力,他们不知道一把手会如何决定、如何反击。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急于决出胜负,从而不断的暴露自己。

等了一会儿,见大家都不表态,石涛心说,一帮老狐狸。于是把目光停留在了副行长孙小玲的身上。

孙小玲立即会意,开口说道:“章行长,你说的虽然有理,但却都是情理,情理更多的是情,而我们还是得按照规章制度来办。省行这规定执行了不是一年两年,而且可不光是咱们发展银行才有的规定,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大差不差吧,”,说到这她停顿了一下,心说我还是不能把人得罪得太死了,于是缓和了一下语气,继续说道:“我个人还是建议执行行里规定。”

石涛心里对孙小玲的发言很满意,脸上却是依旧面无表情,说到:“刚才章行长和孙行长都发了言,表明了自己的一个态度,这很好。咱们是一个领导集体,有问题大家充分讨论,虽说我是班长,但我也不会搞什么一言堂,魏书记、劲松行长,你们也都说说。”

张劲松和章东兴虽然姓氏不同,但发音却一样。所以石涛称呼张劲松的时候叫劲松行长,而对章东兴则是直接喊章行长。

魏小安原来是一名军人,还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来在部队提拔为连长。只不过,后来在一次实战演习中不小心腿部中弹,伤了神经,一条腿落下残疾,走路稍有点跛。因此才从部队转业到清阳,随后又分到发展银行清阳分行,出任专职书记。

他既不懂业务也不管业务,只是守着自己纪律监察这一亩三分地,其他任何事一概不掺和,所以他一般都扮演中立的角色。但这会儿眼见一把手点了名,他也只得开口了。

“我觉得,刚才孙行长和章行长两位说得都有道理。至于如何决策,我个人建议,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是否有利于咱们清阳行业务发展、是否有利于清阳行班子团结、是否有利于清阳行干部员工队伍的和谐为目标,这样事情才不会跑偏办错”。

他倒好,直接把已故领导人的“三个有利于”来了个现学现卖。这调子一下子拔得太高,让人不敢反驳,以致于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冷场……

听魏小安说完,石涛心里暗自发笑,却又强忍住,接着说道:“魏书记这话说得好,站的高度也比在座的都高,在座的当然也包括我,让人汗颜啊同志们!”,他停了下来,环视一周,继续说道:“既然大家都发了言,”,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故意看了看张劲松,然后才接着说道:“大家的意思我也明白了,那就是,怎样有利于将来清阳行的发展,咱们就要怎样做!”

他看向章东兴,说道:“当然,章行长说的也不无道理,他爱才心切,我也一样!大林同志这两年也干得确实不错,不过他的年龄到了也是事实,我看不如这样,让他出任咱们的工会主席,也给小安书记分分担子嘛!”

石涛这样做,其实已经相当于做了让步,让蒋大林退而不休,也算不错了。

可章东兴不这样想,公司部可以说掌管了清阳行一大半的“兵马钱粮”,费用充足,可比工会那个冷衙门实惠多了。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不让蒋大林退,其实是在为自己考虑。他的年龄很快也要到站了,他想让蒋大林接自己的位置。到了处级,年龄就放宽了五年,这样的话,一来是能多干五年,二来是有这样一个亲信副行长,将来自己的很多事也方便操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