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低调(1 / 2)

加入书签

越其杰的话让马铖唏嘘不已,马铖虽然是穿越客,但毕竟他融合了马铖以前的记忆,内心中还是有一些对马士英的父子之情,现在听到马士英完在算计自己,不免心情有些沮丧。

其实马铖倒不用怎么伤心,他与马士英的关系已经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以前他与马士英是相互扶持的父子,马士英可以利用一切国家资源帮助马铖,马铖自然也可以投桃报李,利用自己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一个有一个胜利,支持在朝中的父亲马士英。

但是随着马士英身份的提高,现在已经成为南京小朝廷的实际掌权人,父子二人的身份就已经开始变化,从利益共同体变成了互相竞争、互相提防的对手。

马士英以前在朝廷中最大的敌人是东林党,现在东林党已经不成气候,唯一能威胁到马士英的地位就成了自己这个好儿子马铖。为了防备马铖失控,同时也防备马铖铤而走险,马士英自然要处处压制马铖。再加上马士英心中自己认可的接班人是马銮,那打压马铖也就成了必然。

越其杰今天能为马铖分析,自然不是好心或者看马铖可怜,而是越其杰他自己也有自己的算计。

中国古代这些知识分子,因为学识经历的不同,对使用何种方式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也不相同。

总体来说知识分子在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分为两派,一派是希望通过上层制度变革,从而改变这个国家的改革派。

还有一派就是与改革派对立,希望通过社会自身的治愈性,自下而上改变这个国家的保守派。

这里改革派与保守派并没有什么褒贬,他们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但所走的道路不同,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才出现多次改革与保守的剧烈冲突。比如说秦代的商鞅变法、汉代的黄老之争、王莽新政、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隆万新政、清代后期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

越其杰与杨文骢不同,越其杰常年在河南领兵平叛,所以希望用严刑峻法治理这个国家。

而在南直隶当官的杨文骢不同,他与东林党关系不错,自然希望通过缓慢的社会变革来改变这个社会。这样就与崇尚法家的越其杰有了理念上的冲突。

以前二人在马士英手底下就有冲突,但因为马士英当时只是个总督,所以二人的冲突并没有表现出来。但现在不同了,马士英已经走上了权臣之路,这二人不管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将来,必须要在马士英的儿子中挑选一个,以保证将来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发扬光大。

杨文骢自然选的与他关系不错的马銮,而越其杰挑选了准备推行新法的马铖。

马铖因为是来自后世法治世界,所以在新法的字里行间中透漏出一股法家的信息。这就让同样是法家的越其杰如获至宝,这才决定扶持这个二世祖,与杨文骢扶持的马銮争夺继承人的位置。

这次回京杨文骢并没有看在亲戚的份上留情,在马士英面前诋毁越其杰,说他身陷敌营态度暧昧。这可让在杭州做了几年牢的越其杰出离愤怒了。

偏偏马士英为了局考虑,认为越其杰这几年寸功未立,骤然提拔到重要岗位实在说不过去,所以越其杰只获得了吏部侍郎的官衔。虽然吏部侍

郎也很重要,但裤衩改胸罩,地位重要了本质却没有任何变化。可与越其杰一样的杨文骢却获得了提拔,成为九卿之一的左都御史。

马士英这番作为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可是在越其杰看来就是马士英在打压自己。想到自己以后要屈居妹夫兼政敌杨文骢之下,越其杰就气不打一出来。同时在得知杨文骢鼓动马士英夺马铖的兵权后,越其杰就决定,你杨文骢帮助马銮,那老夫就去帮助马铖,看是你厉害还是老夫厉害。

越其杰看马铖满心的沮丧,笑道:“仲和不要灰心,虽然首辅打压你,但也不是一点还手能力都没有!”

听到自己还有机会,马铖才稍微好过一些,赶紧问道:“请问姑丈,小侄应该怎么做?”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等即可!”

马铖没听明白,等即可?难道坐着就能等到天上掉馅饼?

“姑丈,小侄不明白,为何要等?”

“这个简单,你的军事能力就是你的保证,北虏虽然在两年前损失惨重,但毕竟占据了半个中国,假以时日必定还要南下。你爹虽然让马锡出去单独领军,不过你估计你这个三弟有能力打赢吗?所以事不可为的时候,还需要你这个战神出山!”

马铖听越其杰的分析连连点头,马锡什么水平他自己知道,就算能独当一面,但军中都是马铖的嫡系,虽然不能临阵倒戈,但扯马锡后腿还是没问题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