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过年(1 / 2)

加入书签

大明绍武二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公元1646年,原本在历史上被满清占领的南京还在明王朝手中,只是城里的皇帝换上了朱伦奎。

从去年的五月十八日开始,满清的四十万大军已经围城超过半年,除了在城下留下数万具尸体外,满清一无所获。在进入六月后的梅雨季节,满清八旗因为不适合南方这种潮湿的气候,停止了一切攻城行动。过了六月就是更加炎热的七月八月,进入九月虽然气候凉爽些,但是西太平洋的台风又来光顾。

也不知道满清为什么这么倒霉,这年的台风十分频繁,在浙江沿海登陆的就有两个,其中九月份时一个台风经过南京,这对满清又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进入十月,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南方终于迎来晴朗干冷的天气,在十月底,南直隶降下了今年第一场降雪。

进入十一月,马铖就分外注意,南直隶的气温越来越冷,虽然不在下雨对守城很有利,但是寒冷的气候更加适合满清八旗活动,所以马铖发布命令,让所有高级将领必须吃住在城上,严防满清趁机攻城。

可是让马铖意外的事,都已经进入十二月份,气温也已经到了零下,城外的满清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每日除了例行的巡逻外,距离南京十五里外的满清大营静悄悄一片。

这种安静的气氛十分诡异,马铖知道对面统兵的大将是多铎,这家伙骁勇善战,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可是现在却毫无动静,肯定在憋什么大招。

十二月份底就是汉人的新年,马铖更加不敢麻痹大意,每日都要询问几个城门的情况,避免在过年期间被满清钻了空子。

马铖不敢放松,可是城里的居民还是要过年的。这半年多来为了支援守城,全城的老百姓将手中余粮全部交了出去,每日只能从官府领取当日的口粮,现在过年了还不让吃顿饱饭?为了减轻城内的民怨,皇帝朱伦奎决定,从大年初一开始,将城内居民的口粮增加一倍,也就是每日一升粮食,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朱伦奎的命令让全城紧绷的精神稍微有了些缓解,马铖虽然不太同意皇帝的做法,但是考虑到城内七十多万平民的情绪,还是决定按照皇帝的命令执行。

南京城有军民将近百万,除了二十多万士兵与民夫外,七十万平民每日消耗粮食就要三千石左右。现在皇帝命令提高粮食供给一倍,也就是每日消耗粮食七千石,十五日就要十万石左右。

这种消耗虽然很大,但是马铖抄了城内勋贵的家,还有征集了所有粮商的粮食,现在马铖手有存粮二百多万石,足够在支撑一年的,所以拿出十万石粮食满足一下皇帝朱伦奎的愿望并不算难事。

能吃几天饱饭城内人气增加不少,都已经关闭的商户又开始开放,贩卖一些不是严管的普通物资,比如布匹、家具

等货物。

大年初一,皇帝传下旨意,在宫城中的武英殿举行典礼,庆祝农历丙戌年,内阁命令六部九卿科道,在京的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参加。

现在朱伦奎的统治范围只有南京这么大,所以七品以上官员真没有多少,一共不到五百多人,这其中还包括了二百多个武将。

庆典办的很简单,现在国家危难之时,皇帝朱伦奎当然要做出表率,宴会不搞了,歌舞也没了,只是朱伦奎出面表扬了一下朝中大小文武群臣,然后开了一堆空头支票。反正大概意思就是现在虽然国家危难,但是大家不要丧气,这种日子早晚有一天能过去,到时候你们跟着朕都是从龙之臣,朕绝对不会忘了你们等等。

皇帝表态完毕大臣们开始表忠心,以马士英为首的文官表示皇帝您上得天意下得民心,现在虽然国家比较困难,但这都是暂时的,只要大臣们忠于大明忠于皇帝,将来一定能驱除鞑虏北伐中原!

武将为首的就是马铖,马铖听着这种毫无营养的话直犯困,没想到说大话空话的传统明代就有,要不是有老子你们这帮家伙早当亡国奴了,还能在这里装的人五人六?

不过这些话马铖想想就行了,说是绝对不敢说的。反而马铖还要站出来表态,代表守卫南京的二十万士兵表态,坚决拥护皇帝朱伦奎的领导,坚决忠心于朱伦奎,所有将士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一定能克服万难,重振大明!

马屁话说了一大堆,皇帝朱伦奎十分高兴,再次重申自己身份地位的合法性,和继承大统的必然性后,宣布今天的庆典结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